遭遇电信诈骗、参与贩卖两卡……“黑手”频频伸向学生群体,如何筑牢校园安全线?

冒充身份诈骗、网络购物诈骗、刷单诈骗、虚拟中奖诈骗……五花八门的诈骗“黑手”伸向校园净土,随着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持续深入开展,校园反诈同样迫在眉睫。在校园开展各类反诈宣传活动,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型方式培养学生群体反诈意识也成为了业内常见的教育手段。10月21日,公安部刑侦局联合多机构启动的“无诈校园”正式拉开序幕。业内分析人士强调,加强对电信诈骗形式的事前宣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能有效做好电信诈骗事前防御。


打击电信诈骗成效显著



“今年1-9月,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6.2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7.3万名,同比分别上升41%、116%,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连续4个月实现同比下降。”10月21日,在“无诈校园——校园防骗计划”启动仪式现场,公安部刑事侦查局二级巡视员楼先迪介绍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成果。



楼先迪表示,全国公安机关始终坚持以打开路,深入开展长城、云剑、断流等专项行动,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组织集中收网行动,今年以来共捣毁诈骗窝点3300余个,打掉技术开发平台、网络引流推广、洗钱等各类犯罪团伙608个。在打击非法买卖电话卡、银行卡等违法犯罪活动方面,累计打掉涉两卡违法犯罪团伙2.7万个,查处违法犯罪嫌疑人45万名,会同工信部集中清理电话卡6441万张,央行组织清理异常银行账户14.8亿个。



打击电信诈骗成效显著,但仍然不容放松警惕。楼先迪进一步强调称,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学生群体也正在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的侵害,而且学生被骗的案例呈现增长趋势。还有一些学生因涉世未深、贪图小利走上歧途,参与或帮助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尤其是参与贩卖两卡。



“针对大学生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借助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讯工具和现代网银技术实施的非接触式诈骗犯罪迅速蔓延,大学生们刚刚离开家门独立生活,社会经验较少,对诈骗活动的认识程度不够,往往成为受骗的重灾区。”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李秀云如是说道。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正如李秀云所言,网络贷款、刷单返利、网络游戏虚假交易、注销“校园贷”等常见的电信诈骗套路,时常会瞄准学生群体开展诈骗活动,其中不乏硕士、博士等高学历学生群体。



在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看来,大学生群体不同于中老年人群,没有固定收入来源且对互联网具备一定的了解,但学生群体渴望经济独立、存在超前消费习惯,以及当前多种便捷的借贷类金融产品,又为电信诈骗的实施带来了可能。



加强学生群体宣传教育



根据蚂蚁集团现场发布的2021年前三季度反诈骗治理报告,近70%消费者金融知识不足,尤其三线及以下城市居民;八成老人不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担心上当受骗、资金受损。而18-24岁学生在被骗者中占比近四成。除了被骗外,还有少数大学生受骗局诱惑成为诈骗实施人。



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公安部刑侦局联合多机构启动了“无诈校园”计划。通过公开课、云直播、短视频等线上+线下、科技+传播的新型反诈传播模式,帮助青年学生树立防骗意识。下一步,反诈防骗系列课程、校园防骗码、反诈短视频大赛会陆续走进校园。



楼先迪表示,学生群体已经成为全民反诈新格局中不可忽视的角落。反诈工作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对大学生的反诈普法宣传,提高大学生群体的诈骗免疫力。“无诈校园——校园防骗计划”,正是帮助大学生群体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重要举措。



“不论是电信网络诈骗,还是此前监管严打的校园贷陷阱,都是维护学校师生的日常网络生活安全的重要举措,”苏筱芮指出,当前,遭遇电信诈骗的用户事后很难追回损失,加强对电信诈骗形式的事前宣传,能够实现有效防御。通过短视频、直播等互联网方式,也能让学生群体更快、更好地了解骗局套路。



苏筱芮认为,学生群体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守护校园净土十分具备必要性,号召学生增强防范意识、掌握必要的反诈技能。同时,除了充分了解电信诈骗套路外,学校还需要从心理学、消费观等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因过度消费导致上当受骗。“对于已经被骗的学生,要及时寻求学校、公安机关的帮助,不要因金钱损失走入犯罪误区,因小失大。”苏筱芮说。



楼先迪同样强调,电信网络诈骗是可防性犯罪,事后打击不如事前防范。在营造全社会反诈氛围方面,全国公安机关今年以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1.5万场次,发放宣传资料7.3亿份,发送公益短信30.7亿条,开发国家反诈中心App,力争实现一人被骗全国免疫。



一串串高额的数字背后,守住的是消费者的“钱袋子”。据楼先迪介绍,公安部日均下发预警指令9.6万条,今年以来已成功避免1260万名群众受骗,持续加强受骗资金紧急拦截工作,坚决守住人民群众的钱袋子,今年以来紧急止付涉案资金2770亿元。

首頁
註冊
娛樂城推薦
登入
關於
返回頂端